吳運鐸,1917年出生在江西萍鄉,祖籍湖北漢陽。全國抗戰爆發后,吳運鐸不遠千里,奔赴皖南云嶺,尋找革命隊伍,并于1938年參加新四軍,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。曾任新四軍司令部修械所修械班長、機加車間主任,軍工部子彈廠政治指導員兼工務主任,淮南根據地子彈廠廠長、軍工科科長、軍工部副部長,華中軍工處副處長兼炮彈廠廠長,大連聯合兵工企業建新公司工程部副部長兼引信廠廠長、黨委書記。新中國成立后,他歷任株洲兵工廠廠長,中南兵工局第二副局長兼技術處處長,447廠副總工程師,一機部第一研究所所長,五機部機械研究院副總工程師,五機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、顧問等職。吳運鐸是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,全國總工會第八、九、十屆執行委員,第三屆共青團中央委員,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理事,中國作家協會會員。1982年,吳運鐸離職休養。1991年,因病于北京逝世,享年74歲。2009年,吳運鐸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。
在淮南敵后根據地擔任子彈廠廠長時的吳運鐸(中)
吳運鐸是我軍兵工事業的開拓者。在淮南根據地時,他和戰友們懷著對革命的一腔熱情和無限忠誠,克服種種難以想象的困難,因陋就簡、就地取材,靠著土設備、土機器、土辦法,成功制造出了新步槍,研制出了自制的子彈,有力支援了前線。此后,他又出色完成了黨交給的研制炮彈、地雷、槍榴彈,設計制造攻堅用的平射炮,建設大規模炮彈廠等艱巨的任務,為抗日戰爭、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。在長期的兵工研制、生產實踐中,吳運鐸始終刻苦學習、潛心鉆研,終于從一名只有小學文化的普通工人,成長為黨領導下的兵工專家。
吳運鐸住院治療時在病床上學習
吳運鐸是一位意志堅強、無私無畏的革命戰士。在試制武器的過程中,他舍生忘死,三次身負重傷,失去了左眼,左手、右腿致殘,先后20余次手術,身上仍留有幾十處彈片無法取出,大大小小的傷疤不下百處。他說:“只要我活著一天,我一定為黨為人民工作一天。”吳運鐸一面頑強地與傷殘作斗爭,一面如饑似渴地學習,在病床上撰寫論文,在病房中繼續炸藥實驗,傷未痊愈,就又重返戰斗崗位。1951年10月,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和全國總工會授予他特邀全國勞動模范稱號,并將他譽為中國的保爾·柯察金。蘇聯人民在莫斯科高爾基大街14號還為他建立了“中國保爾紀念館”。1991年,他又被授予“全國自強模范”稱號。
吳運鐸是新中國第一代工人作家。1953年,他撰寫出版自傳體小說《把一切獻給黨》,真實記敘了一名共產主義戰士的革命成長歷程,以樸素的語言再現了他踐行“把我們的力量、我們的智慧、我們的生命、我們的一切都交給祖國、交給人民、交給黨!”的錚錚誓言。該書多次再版,廣為流傳,并被翻譯成多國文字。“把一切獻給黨”也成為鼓舞人們投身革命建設的重要精神力量,教育影響了整整幾代人。
偉大的事業造就偉大的精神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:“每個走向復興的民族,都離不開價值追求的指引,每段砥礪奮進的征程,都必定有精神力量的支撐。”自1931年江西官田中央兵工廠創建時起,人民兵工86年篳路藍縷,相繼涌現出“兵工泰斗”劉鼎、“中國的保爾”吳運鐸、“毛主席的好工人”尉鳳英、“群鉆”發明者倪志福、“新勞動運動旗手”甄榮典、“獨臂總師”祝榆生等一批優秀代表,也凝練形成了以“把一切獻給黨”為內核和脊梁、“自力更生、艱苦奮斗、開拓進取、無私奉獻”的人民兵工精神。這是事業發展的“根”與“魂”,是我們黨領導的人民兵工事業從小到大、從弱到強,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深厚歷史積淀,凝聚了兵工人百折不撓、自強不息、卓絕奮斗的政治本色和偉大品格。
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。2016年,人民兵工精神與井岡山精神、長征精神、延安精神、西柏坡精神等一同列為我們黨的偉大精神。作為推進“兩學一做”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重要內容,在吳運鐸同志誕辰100周年之際,我們將組織開展“誦讀紅色經典作品、弘揚人民兵工精神”系列連播、開設吳運鐸網上展廳、編發回憶文章等紀念宣傳活動,旨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,弘揚紅色基因、傳承紅色文化,不忘初心、砥礪奮進,在建設中國特色先進兵器工業體系的新的長征路上,讓人民兵工精神更好“立”起來、“紅”起來,讓人民兵工形象“高”起來,讓人民兵工精神在實踐中永放光芒。
責編:兵桑